新聞中心 |大國工匠
新能源汽車準入審查的重點在于研發
文章來源: 添加人: 更新時間:2009-12-13
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辛國斌
  新浪汽車訊 以“金融危機與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為年度主題的2009中國汽車產業國際論壇,于2009年9月4日在天津濱海新區開幕。在論壇的互動研討會議上,來自政府部門、國外汽車協會組織、企業的高層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9月6日,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辛國斌在論壇現場作了題為“關于新能源汽車產品準入的思考”的報告,新浪汽車第一時間傳回來自現場的實錄報道。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
  辛國斌: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新能源汽車代表著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世界各國拉動經濟增長、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戰略舉措。我國政府和產業界對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化也十分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把實施新能源戰略,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調整汽車產業的重要選擇。
  下面我就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現狀以及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準入管理工作向大家做簡要匯報。
  一,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現狀及主要障礙。我國從1999年開始先后組織了系列科研攻關和產業化示范項目。國內企業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并建立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平臺,部分產品形成了比較完成的關鍵零部件配套體系。新能源汽車的產品研發水平不斷提高,并逐步走向產業化。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呈現快速發展勢頭。一汽、東風、長安、奇瑞、比亞迪等各主要企業以動力需電車、驅動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企業在近幾年逐步發展壯大。推出了一系列既滿足技術競爭要求又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產品,大大縮短了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并基本具備了商業化示范推廣的條件。
  自2007年,國家實施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以來,已有18家企業的混合動力客車、純電動乘用車、工程車等近百個車型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通過了審查,進入了市場。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得到了我國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支持,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制約因素。一是評價標準和檢測體系還不完善。新能源汽車是發展中的新興產業。各生產企業采用的技術路線各不相同,無法用傳統的標準來進行評價。新標準的制定也還需要一個過程。二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技術差距依然較大。雖然我國在部分產品技術上已經比較成熟,甚至接近國際水平,但從研發和產業化基礎的整體來看,我國汽車行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我們在進步的同時,別人也從未停止過腳步。同時,由于跨國公司利用知識產權壟斷相關技術,并進行技術封鎖,客觀上也加大了我國汽車企業自主研發的難度。三是新能源汽車普及還面臨基礎設施的制約。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已批準再13個城市進行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工作。但由于規劃不到位,投資不足等原因,國內充電站等基礎設施短缺的矛盾將進一步凸顯,這可能會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制約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瓶頸。
  當前,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有關方面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十分高漲。新能源汽車生產呈現一哄而上,遍地開花之勢。有條件的地區和企業在上,一些不具備基本條件的地區和企業盲目創造條件也在上。這在分散技術和資金,減弱研發和產業化能力的同時,也埋下了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風險。
新能源汽車準入審查的重點在于研發
  第二,加強新能源汽車管理的必要性。由于我國新能源汽車仍處于示范運行階段,其評價體系尚不完善。管理規則還不健全,為規范和鼓勵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盡快實現產業化,需要制定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重點是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的準入管理,完善相關的評價體系。必須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我國目前雖已建立了混合動力汽車標準體系,但是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標準體系還在擬定和完善之中。在國家和行業標準尚不完備的情況下,必須研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評價體系,使新能源汽車產品有合法的市場準入途徑,能夠取得生產許可。必須制定嚴格的管理規則,汽車產品的安全、環保、節能等性能涉及社會公眾領域,也是政府管理的重點。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大多尚處于研制試驗階段,汽車生產企業、專業生產企業、非專業生產企業、科研機構等不同類型企業紛紛開展新能源汽車及其零部件研究和產業化項目,這些企業和機構在生產條件、技術水平和實驗設施等方面差異較大。因此,有必要設立一定的技術門檻,制定不同于傳統汽車管理的規則,以確保尚未行駛的新能源汽車既能滿足國家對安全、節能、環保的要求,又不會對廣大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和安全帶來威脅。必須不斷完善現有的管理措施,為規范和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2007年10月國家發改委頒布實施了《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規則》,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生產準入提出了具體要求。但是隨著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可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步伐加快,許多管理規則需要補充和完善。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國家信息化部對規則進行了完善,進一步強調和突出了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多采用較先進或前沿技術,其標準和評價體系在國際、國內均不完善,在保證其安全、環保性能的前提下,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由專家委員會針對不同的技術路線提出評價的技術要點和檢驗規范的建議。由中介機構進行檢驗,合格的產品允許準入,登錄車輛企業和產品公告。具備新能源汽車準入條件的汽車企業即可以取得生產資格。同時,允許商用改裝類企業自制新能源汽車底盤自用,對于產量較小的新能源汽車在生產條件下適當予以放寬。對于處于起步期、發展期的產品,可在一定條件下試運行,以促進其產業化。二是推動自主研發。要求生產企業至少掌握車載系統、控制系統的一個核心技術,支持企業創新發展,防止簡單拼裝。在新規則里,有17項考核條款,其中有4點是屬于必要項。此外,還將準入審查的重點放在研發上,體現了政府注重培育新興產業的明確立場。三是充分發揮消費者利益。由于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安全等方面有可能存在一定風險和不穩定性,為保護消費者利益,對于起步期和發展期的產品,在生產批量、產品質量和安全跟蹤等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盡快實現。
工信部將進一步明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
  第三,下一階段的工作思路。在新能源汽車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按照政府引導與市場調節相結合,自主創新與引進技術新結合,按照科學規劃、分布實施共同發展的原則,繼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強對新能源企業的準入管理。第一,進一步修訂完善相關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增加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相關內容,進一步明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同時,在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規則實施的基礎上,要密切結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特點,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的管理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第二,加強監督管理,一是要嚴格按照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規則進行新能源汽車企業和產品準入的審查工作。二是對已經獲得公告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和產品進行補充審查,保障已經銷售使用的車輛能夠正常運行。三是要聯合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建立系統完善的新能源汽車運行保障機制和配套基礎設施,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創造良好的使用環境。
  第三,促進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的協調發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與新能源汽車的健康發展密切相關,且至關重要。要科學規劃,重點支持,盡快實現關鍵零部件的自主化和基礎原材料的本土化。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規則對一些零部件提出了具體要求。今后,要根據技術發展進行補充完善。
  第四,要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新能源汽車屬于新興產業,國內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也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在此情況下需要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和經驗,針對實際需要,從檢測、安全極可靠性等方面完善標準體系,以實現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需要。
  各位來賓,我國汽車產業面臨歷史的發展機遇,業面臨新一輪新技術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挑戰。我們要面向未來,不斷完善標準體系和管理措施,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
  最后,預祝本屆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