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配業需要全國性商協聯盟
汽配商會不但是一個行業商會,還是一個汽配界同仁期盼、愛護和團結共進的家。她不僅是汽配界企業維權的平臺,和一座與政府溝通的橋梁,還是一個汽配、汽車產業鏈發展的助推劑----山西太原汽配商會會長陳強這樣告訴一大把記者。
太原汽配商會成立于2006年,4年來,太原汽配商會找到了適合中國行業特色的發展渠道,打造出具有團隊性質的組織體系。太原汽配商會會長陳強稱,太原汽配商會的管理形式可以更好的配合中國后市場的發展,因為汽車后市場的發展直接影響著中國汽車工業能否做強的一個重要因素。

山西太原汽配商會會長陳強
  中國目前已經成為汽車生產和銷售大國,年產量已經達到1300多萬輛。陳會長預計,中國汽車產量明年將達到1550萬兩,后年將達到2000萬輛的規模。汽車生產出來以后,需要大量的汽車后市場服務,而通過浙江控告豐田召回事件就可以看到我國的汽車后市場非常的混亂,良莠不齊。
陳會長說,中國的汽配制造業沒有發展直接影響了汽車工業做強做大。目前,國內零部件產業缺乏自主品牌,整車企業只能在國外選擇零部件,而國外零部件企業牢牢地把技術掌控起來,并不能為我們自主品牌所用。另一方面,我們自主品牌沒有很好的銷售模式和銷售渠道,只能選擇仿制和為外資企業代工,從中獲得毛利。他認為,中國汽車后市場需要一個真正為中國服務的行業聯盟來規范零部件行業的發展,并培育自主品牌。
陳會長以德國博世為例,講述了商會聯盟的重要性。他說,20年在德國有80多家零部件企業,他們成立了專業的德國后市場協會,在協會將近20年的培育中,博世逐漸成長起來,并成為國際品牌。博世的發展使德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強國,而博世也成為國際第一零部件品牌。他堅稱中國也要有這樣的行業商會,但他也向記者表示,中國目前現有的行業商會并不能完成這樣的任務。
談到國內汽配業的具體國情,陳會長稱,中國早前并沒有認可汽配行業。汽車工業的發展帶動了汽車后市場的發展,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全國性行業組織,中國的汽配行業自主品牌很難形成競爭力。而且汽配商大多處在汽車行業的底層,地位是很低的。因此,這也需要一個行業聯盟來維護汽配商的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