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后市場統計數據缺失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的火爆及增長速度都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2010年我國汽車產銷雙雙超過1800萬輛,增長了32%,2011年車市增幅趨于平緩,今年汽車產銷也會突破1900萬輛。截止目前,我國機動車保有量2億多輛,汽車保有量超過1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到2.1億人,其中汽車駕駛員接近1.5億人。在我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大國以后,汽車后市場這塊肥沃之土就一直受到廣泛關注。與其配套的汽車售后市場更是迎來新的曙光,井噴行情推動汽配市場更快更穩發展,從制造到創造,從產品到品牌,迎來了汽車后市場的高速發展時代。
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及汽車后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統計問題,沒有一個官方的統計途徑和發布渠道,出現很多數據嚴重失真的現象,我們也曾經通過兩會提案希望國家統計局能加強汽車后市場的統計工作,最答復由于各種因素無法實施。在這里我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們協會統計的一些比較接近真實情況的數據,供大家參考。
2010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規模已達到15000億元,我國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超過60000家,玉環一個縣零部件生產企業就接近2000家,臺州市接近3000家;天臺市是一個縣級市,汽車用品生產企業超過1500家,保守估計,浙江省汽車零部件產生企業就超過10000家。
截止去年底,我國車零部件及用品專業市場800多家,北京、上海、廣州都超過了30家。現在的專業市場是檔次越來越高、規模越來越大,動輒都是千畝宏圖。以我們市場協會兩個副會長為例:一是安徽阜陽汽貿汽配物流園,園內有100家4S店,3000余家各類經營者。另一個鄂爾多斯(銅川)汽車博覽園占地20平方公里,號稱全球汽博第一園,園區投資總額高達300億元,建成后年銷售額達500多億元,可提供50000多個就業和創業崗位,年貢獻稅收60多億元。
2010年我國汽車維修業的產值達到3000億元,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遞增。我國汽車維修企業在30萬家左右,具有二類資質以上不到1/3。北京現有8000多家汽修企業,其中具有一類資質的不到600家,二類企業2278家。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以城市為依托、一類企業為核心、二類企業為基礎、三類企業為補充、汽車檢測站為質量保證的汽車維修網絡和市場格局。
2010年我國汽車流通市場規模達到也在3000億左右。經銷商數量又如何呢?還是以我們會員為例:長春汽貿城經銷商840家,十堰汽配城經銷商2100家,武漢、南京、鄭州、昆明、合肥、沈陽、成都等上百個汽配城的經銷商都在1000家以上。以平均每家市場400家經銷商計算,則由經銷商35萬家。市場經銷商數量只占到整個經銷商規模的70%,以此計算,經銷商數量接近40萬家。
售后市場的另一大支柱是汽車用品市場。汽車用品是指汽車在使用過程中延伸的產品系列,品種繁多,數量很大,目前全國每輛汽車每年用于裝飾、美容、護理產品的消費額平均在2000元左右,新車高達萬元,加上出口銷售量,2010年中國汽車用品市場規模在2000億左右。用品行業最大問題是保持了中國特有的山寨風,監管力度松散。
中國汽車改裝成為一種時尚。2002年我國汽車改裝行業產值為5億元,2008年上升到25億,而到2015年,將達到150億元。在歐洲各國、美國乃至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及中國的香港、臺灣,汽車改裝早已蔚然成風,“無車不改”成為青年車迷的座右銘。世界各大著名汽車廠商,如奔馳、寶馬、三菱、豐田、日產、本田等,都推出了專業的改裝品牌。目前中國汽車改裝業較為發達的地區有上海、深圳、北京、廣州、昆明等地。在改裝勢頭更為猛烈的廣東,不僅有著良好的改裝市場需求,而且在珠三角的東莞、中山等地,已經開始形成了頗具規模的改裝用品市場。雖然前景看好,但汽車改裝卻還是一個亟待規范的市場。
汽車保險行業存在的硬傷較多,出現以后關于賠償范圍、尺度不明確,感情因素較重。騙保行為習以為常,人們認為騙保就是占便宜,而不是違法,這個是導致今天汽車保險價格過高的因素之一。
汽車后市場板塊中設涉及的汽車金融、汽車檢測、汽車認證、汽車租賃、汽車俱樂部、停車場等市場規模就不在這里介紹了。在此我也希望行業主管部門能夠加強汽車后市場的數據統計工作,更好的指導汽車后市場企業健康、有序發展。下面,我重點強調一下汽配售后市場的相關情況。
汽車市場繁榮的背后是我國汽配市場的惡劣競爭。以汽配城或汽配街為主要組織模式的汽配流通行業和許多規模普遍較小的零部件生產企業,造成了散、亂、差和惡性競爭的局面。2010年10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中將汽車配件列入重點監管產品。
中國目前的車型多達1700多種,車型的推出和淘汰都過快,使得車型件經銷商和省售后生產企業難以適從。其次,每個車型的零部件品種多達幾千種,加上整車廠家的封鎖,使得經銷商根本不可能有能力直接從生產廠家進所有配件,于是只能依靠汽配城的資源共享功能。可這帶來的問題是:賣假貨不僅僅是道德問題,更是技術問題,因為誰也無法保證轉了幾手的配件一定是真貨。
洗牌和整合將成為下一階段汽配售后市場的主旋律,我認為國內汽配市場應參照家電與家居業連鎖經營的模式,整合市場渠道資源,構建與整車廠的聯系,建立起像“國美”那樣的品牌連鎖經營模式,汽配流通市場將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規范。

中國汽車汽配用品行業聯合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喬永鋒先生
喬永鋒同志 中共黨員,畢業于吉林工業大學,為吉林省優秀畢業生。自1996年進入傳媒行業10余年來,在中央及地方媒體上發表文章1500余篇,共發表文字累計達800余萬字。曾擔任《汽車信息》雜志社社長、總編輯;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信息經理、團委書記;中華全國工商聯汽摩配用品業商會專職副秘書長,全國汽車配件市場聯合會專職副秘書長、《中華汽摩配》雜志總編、《中國汽配報》總編、《中國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行業年度報告》主編等領導職務。
現擔任中國汽車后市場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汽車汽配用品行業聯合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汽車配件用品市場協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汽車行業品牌推展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汽配用品行業總評榜組委會主任、中國汽車工業配件銷售公司策劃推廣部部長、全國汽車配件交易會組委會副秘書長,《中國汽配市場》雜志總編、《中國汽配用品商報》總編等職務。
從事汽配用品行業多年來,曾多次出席行業高層論壇(峰會)并發表主題演講,以其睿智的眼光、獨到的視角、犀利的文字、深刻的分析,積極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搖旗吶喊,為促進中國汽配流通市場的進一步規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