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球化思維謀劃國家戰略實施
|
博鰲亞洲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G20國集團研究中心秘書長龍永圖在推介大會上致辭 |
2011年11月23日,濱州市在北京舉行加快實施“黃藍”兩大國家戰略推介會。國內外眾多知名人士云集釣魚臺國賓館為“兩區”開發建言獻策,助力濱州發展。博鰲亞洲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就是其中一位。龍永圖不僅在大會致辭中為“黃藍”兩大國家戰略提出了具體而中肯的建議,而且會后又愉快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實施區域戰略應注重抓共性
龍永圖說,整個山東在區域戰略上搞得有聲有色,可以說五彩斑斕,大有前途。但地區戰略在強調各自特色的同時,應注重抓共性。不管是“黃三角”戰略,還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其重要動力都是發展城鎮化和工業化,都必須以此為抓手。
“我們講科學發展、以人為本,講產業轉型升級,其核心就是實現社會和諧穩定,民生改善提高。”龍永圖說,“這是所有區域戰略的共同發展目標。”
在講到產業轉型升級時,龍永圖著重提到,哪一個區域戰略都不能丟開賴以生存的傳統產業而孤立地談新興產業,這樣不利于整個中國經濟的轉型。他說,任何一個高效生態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都必須有一個上下完整的產業支撐。如果拋開傳統產業談高新產業,可能會造成結構性、潛在性、長期性的產業過剩局面。濱州魏橋創業集團就是一個很好的企業,在傳統產業基礎上發展高新產業,這樣在充分體現自有特色的基礎上又能滿足深層次的需求。
濱州要立足黃河,叫響“黃三角”
龍永圖強調,區域戰略發展中要強調地情,強調地方特色。“黃藍”戰略中,濱州的優勢在“黃三角”,發展的潛力在陸地。濱州具有不可比擬的土地資源優勢,而且又臨海。隨著土地資源的日益緊缺,濱州將會有更強大的吸引力。
“我很欣賞濱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兩區’融合、錯位發展、統籌推進的思路。”龍永圖說,“濱州的很多情況類似天津濱海新區,應該充分借鑒濱海新區在發展中的經驗,分析自身所處發展階段,在全國找準自己的位置。”
如今國家及區域發展戰略布局“全面開花”,幾乎覆蓋了所有國土面積。濱州雖然坐擁“黃藍”兩大國家戰略,但曾經是個幾近被遺忘的角落,在這種情況下,濱州的發展能否像人們期待的一樣呢?
對于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龍永圖飽含熱情地回答:“被遺忘的地區,一旦發展則會火爆,會在全球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龍永圖對濱州“北國江南”的印象十分深刻。他說,濱州的景色很美,“北國江南”的品牌名不虛傳。但是濱州的另一個法寶則是“黃河”。母親河的知名度在世界上可能會超過長江等其它河流,而濱州處于黃河三角洲的腹地。黃河三角洲要發展,就必須利用好“黃河”這個大牌子。把“黃河三角洲”叫響了,這片土地必定會成為發展的熱土,興旺發達。
打破以行政區劃為基礎的“諸侯經濟”
談到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未來的發展,龍永圖說,這兩個區域的每個城市都應該有打破行政區劃謀發展的胸懷和意識。經濟區域合作一定要打破以行政區劃為基礎的所謂“諸侯經濟”,打破狹隘的行政地域觀念,提出新的發展思路。否則,就很難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行政區劃是長期形成的,想消除是不可能的。但是,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考慮的話,應該大大削弱行政區劃的一些東西。”龍永圖說,“要學會搞好與周邊市地的關系,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不搞以鄰為壑,地方諸侯。避免重復建設,謀求錯位發展。有些項目,未必要自己來做,完全可以讓給周邊城市,形成互補效應,而不是惡性競爭。”
龍永圖說,濱州市委、市政府應該用更寬闊的視野,全球化的思維,發展“黃藍”兩大國家戰略。只有這樣,才會有最好的發展。
多名領導專家出席北京推介會
濱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鄧,濱州市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光峰;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李肇星,博鰲亞洲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大使裴德盛,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翟惠生,全國政協常委、原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張龍之,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謝經榮,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主席解思忠,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原副會長王運澤,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副行長、紀委書記朱洪波,國家外國專家局副局長孫照華,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張桂鳳,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張保生,中國汽車汽配用品行業聯合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喬永鋒;以及來自其他國家部委、研究院、協會、金融機構、高校、知名企業、跨國公司和外國駐華使館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各媒體的朋友出出席了2011山東濱州加快實施“黃藍”兩大國家戰略(北京)推介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