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期間,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親自抓結構調整,效果已經初步顯現,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成績單:截止2010年底,北汽集團實現產銷150萬輛,營業收入1584億,利潤110億元,這個成績是北汽集團有史以來的最好水平。北汽集團并未就此停步,針對國際國內市場,結合北汽自身的情況,北汽集團正在逐步展開“大北汽”發展的藍圖。
 
 北汽株洲基地涂裝廠一瞥 提高效益是硬道理2011年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北汽集團公布了“十二五”規劃:北京汽車“十二五”要向“自主創新,規模發展,建設實力北汽、規模北汽、世界北汽、和諧北汽”的戰略推進。到2015年,力爭進入世界汽車行業排名前15位,進入世界500強。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在這關鍵的一年,徐和誼仍然將“調結構、抓管理、要效益”作為北汽在2011年的目標。隨著北汽集團走集團化發展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規模擴大后,北汽集團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
 “考慮到與第一汽車陣營的差距,我們近期必須堅持迅速的增加規模。規模是企業的物質基礎,企業要發展壯大,具有一定的規模是必須的。”徐和誼話鋒一轉,“但是,不能因規模而犧牲效益。規模大了,產能上去了,但是你究竟有多少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有好的競爭力和好的效益的產品又占了多大比重?所以,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處理好這種關系。”如何實現北汽2 0 1 1年“調結構,抓管理,要效益”的目標?徐和誼解釋道,在調整結構方面,2011年北汽將在發揮原有整車制造方面優勢的同時,加大高利潤、高附加值產品的產銷比重,著重做好自主品牌乘用車,并進一步做強零部件和服務貿易板塊;在管理方面,將以北汽股份公司為試點,推行豐田精益生產、科學管理方式,以管理促生產、以管理要效益;在產品方面,北汽要加大研發力度,大力推廣北汽股份BC301Z、BC306Z、北京現代新索納塔、北京奔馳GLK和北汽有限B40等10余款新車。同時,還要加快整車廠、動力總成基地等多個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看出,在打造“大北汽”的戰略進程中, 北汽挖掘自身潛力, 苦練內功。經歷了“十一五”集團化道路和跨越式發展,徐和誼正以其奮斗的豪情與智慧,向著“大北汽”的目標進發。
 
 2010年2月26日,北京汽車動力總成基地奠基,北京汽車動力總成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建設實力北汽“十二五”期間,我國汽車產業要實現由汽車大國向強國的轉變,同時國家還規定,自主品牌乘用車將占據乘用車的50%。作為國內前五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北汽集團對此給出了積極回應——今后五年,北汽集團的戰略重點將是自主創新、規模發展,建設“實力北汽、規模北汽、世界北汽、和諧北汽”的戰略目標推進。當記者問道,“實力北汽、規模北汽、世界北汽與和諧北汽”中這幾個北汽是什么關系,哪一點居于首要地位時,徐和誼表示,建設實力北汽將是“十二五”期間的重中之重,是實現“大北汽”發展目標的核心和基礎。只有實力提高了,規模上去了,才能為北汽集團走向世界,實現企業的和諧奠定基礎。
 “具體來講,就是要從研發、制造、品牌等戰略環節全面提升北汽的核心競爭能力,使北汽集團發展成為具備自主創新能力、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形成由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具備持續發展潛力的國內一流的極具競爭實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講到建設“實力北汽”的目標,徐和誼對前景充滿信心。徐和誼表示,“實力北汽”是把企業做強的具體要求,是保證北汽集團可持續發展、增強內生動力的重要基礎。
 發展自主品牌是核心
 多年來,北汽福田一直處于中國重卡市場的領軍者行列,也是北汽自主品牌的頂梁柱。數據顯示,2009年北汽福田在國內重卡市場占據了14%的市場份額;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統計數字,北汽福田2010年全年實現汽車銷售66.97萬輛,超越東風和一汽,居商用車企業的首位。而其銷量也占據了北汽集團150萬總銷量的40%左右,無疑是北汽集團的重要支柱企業。對此,徐和誼表示,在商用車方面,要繼續大力發展福田品牌,使福田汽車成為北汽走向國際市場的一個主力品牌。
 眾所周知,對一個大型汽車集團來說,要在國內的汽車市場攻城略地,取得較好的市場回報,僅靠發展商用車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的利潤源泉是乘用車,尤其是中高端乘用車。對于發展自主品牌在打造實力北汽中的地位,徐和誼回答,發展自主品牌是打造實力北汽的關鍵步驟。到2015年,北京汽車要成為國內自主品牌中高端乘用車的標桿企業。“到2015年,北京汽車要成為國內自主品牌中高端乘用車的標桿企業!”這句話,說來容易,要真正做成絕非易事!在全國各大車企中,北汽集團是最后一個提出要發展自主品牌的企業。但是,北汽并沒有就此感到自卑,反而有一種后來居上的自信。北汽集團發展自主品牌乘用車起步較晚,但是行動的速度是疾速的、動作力度也大。2009年北汽收購的薩博技術將成為北汽研發自主品牌乘用車重要的技術支撐。有了這一技術支撐,北汽自主品牌將會借鑒上汽收購英國羅孚技術之后開發出自主品牌榮威的路子,在消化吸收薩博技術的基礎上,打造出傳承薩博技術精華,又符合中國審美標準的高品質車型。因此,薩博技術平臺的消化、吸收、創新是北汽發展自主品牌乘用車的關鍵。
 北汽以投資120億的大手筆來消化吸收2009年收購的薩博技術:其中包括建設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車高端基地、動力總成基地和研發基地,北汽的研究總院是國內研發條件最好的。這些扎實的基礎建設為北汽消化吸收薩博技術最后開發出自主品牌技術奠定了物質基礎。據稱,今后北汽將打造九大車型品牌,研發21款新產品;在產業布局上,北汽已經在全國建設了以華北、中南、西南和華南四大乘用車生產基地,同時,正在江浙一帶尋找合作伙伴,以填補在華東地區的乘用車生產空白。
 經過十幾個月的消化吸收,北汽已經初步搭建起了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基礎。上海車展期間,北汽宣布,今年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車已經建立起4大平臺體系,即緊湊型轎車平臺、中級豪華運動型轎車平臺、中高級豪華型轎車平臺、全尺寸旗艦型轎車平臺。未來幾年內,北京汽車將圍繞這四個平臺開發三廂轎車、兩廂轎車、MPV、SUV四種類型11款車型。北汽中高端乘用車技術平臺全系車型均搭載源自薩博技術的北汽渦輪增壓系列發動機,處于業界領先水平。
 今年4月9日,北京汽車自主品牌乘用車基地建設項目在北京空港經濟開發區正式啟動。作為北京汽車中高端自主品牌乘用車的重要基礎,北京自主乘用車基地將成為北汽所有生產基地的旗艦和首領。徐和誼透露,2011年北汽股份公司株洲基地將有兩款新車投產上市。他說,這兩款新車將主打二三線城市和農村市場,這是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車開始真正發力的標志。
 
 規模,規模“規模北汽具體講就是,要從產能規模、產品規模、員工規模等幾方面大力發展,盡快壯大北京汽車的集團規模。我們力爭通過加大投資力度建設新產能、兼并重組擴大產能、海外建廠增加產能等方式,力爭從產能規模上達到國內汽車  第一陣營的產能要求。”
 對于建設規模北汽,徐和誼做了這樣的解釋。“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培育三到四個年產銷量達到400萬以上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行業排名前五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將會比2010年提高十幾個百分點,產業集中度將提高到80%。毫無疑問,企業在夯實基礎,練好內功的同時,擴大規模的要求顯得極為緊迫。其實,北汽對于管理的集團化,擴大經營規模一直非常重視。“十一五“期間的發展可以歸結為“管理集團化、經營規?;?、布局全國化、技術國際化”。
 正是規模化經營,讓北汽集團在經營效益上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數據顯示,“十五”末的2005年,北汽銷量為59.7萬輛,營業收入488億元,利潤4.8億;“十一五”末的2010年,北汽實現銷售150萬輛,營業收入1589億,利潤實現110億。三項數字相比,表明北汽五年時間,實現銷量增長1.5倍,營業收入增長2.3倍,利潤增長高達21.9倍。“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反復思考,”徐和誼說,“產能不足是制約2011年北汽集團產品市場快速發展的重要瓶頸,對我們的產品市場占有率提升造成了較大影響。北京現代、北汽福田部分事業部產能與銷量增長矛盾突出,人員、設備長時間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我們的產能不足問題在過去很長時間讓我們丟掉了許多市場份額,如果產能上有合適的能力,我們不止今天這個數字。我們和前面幾個企業的差距還可能進一步縮小,現在我們至少滯后50萬的產能。”產能的局限讓徐和誼這個當家人深感壓力。
 產品規模方面,“十一五”期間,北汽不斷調整產品結構,豐富產品線,已經初步建立起從商用車到乘用車,從入門級轎車到豪華品牌高端轎車,從微型輕客到越野車,從混合動力節能汽車到新能源汽車的完整的產品系列布局,并且都已經具備生產能力和生產條件,北汽集團可以說是國內唯一涵蓋幾乎所有整車產品的汽車企業集團。在“十一五”的基礎上,北汽集團將繼續加緊規?;M程。徐和誼表示,在產品規模方面,我們需要繼續打造產品線完整的汽車集團企業,加快發展微車,有效填補此前的空白。乘用車方面,通過北京現代合資產品繼續保持銷量規模,商用車方面加強北汽福田的海外發展戰略,將北汽福田打造成世界第一的商用車企業。 有了產能規模和產品規模的支撐,員工規模的擴大自不待言。
 
 2010年8月18日,北汽集團華南基地項目合作協議正式簽訂 打造世界北汽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但是還遠遠不是汽車強國。有人說,汽車強國的一個標志就是讓中國的汽車駛出國門,銷往世界各地。這就要求企業除了盯住國內市場,還必須擁有全球化的視野。2011年,北汽確定了將針對國內和海外兩個市場的戰略部署,一方面是國內的兼并重組,另一方面在海外市場上要有新的收獲。據介紹,作為北汽自主商用車的勁旅,北汽福田與戴姆勒•奔馳商用車的合作目前很快就要報到商務部,正在爭取商務部批準合資合作章程和合同。同時,北汽集團旗下的海納川公司的國際并購項目也在抓緊談判。
 北汽旗下商用車企業北汽福田在海外擁有多個KD合作伙伴,分布在伊朗、巴基斯坦、越南和印尼與墨西哥。2009年,北汽福田出資200萬美元,在俄羅斯成立了全資子公司。而北京汽車制造廠則在柬埔寨和埃及建立了合資工廠,生產輕卡和客車產品。北京汽車制造廠正在與俄羅斯AMS公司談判,在俄羅斯合資建立一家持股比例為50:50的工廠,生產卡車與“騎士”越野車系列產品,有望在明年年底前投產。“所有的產品都要同時面對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要力爭我們的自主品牌乘用車也能走向海外市場!”徐和誼肩上的擔子并不輕。據他介紹,“十二五”期間,北汽集團要力爭在產品國際化、管理國際化、人才國際化和服務國際化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在產品國際化方面,將繼承全球資源,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自主品牌產品。
 
 
 北汽新能源汽車亮相車展 風物長宜放眼量由“四小”進入“四大”,不僅是北汽的夙愿,長安、廣汽都在摩拳擦掌,意欲率先闖進國內企業行業的第一陣營。排名僅落后北汽一位的廣汽進軍第一陣營的野心也日漸高漲。繼2009年北汽株洲基地總裝廠一瞥出資10億元收購長豐汽車29%股權并牽手菲亞特之后,廣汽集團去年還與自主品牌民企吉奧汽車正式簽署重組協議,從而將“大廣汽”的版圖延伸至華東區域。
 2010年北汽實現產銷150萬輛、營收1584億元、利潤110億元的經營目標后,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在此基礎上,北汽確立了“十二五”期間沖進國內汽車集團第一陣營,實現集團規模從“四小”向“四大”的邁進。
 不可否認的是,與“四大”汽車集團相比,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自主研發能力,北汽都處于弱勢地位,尤其是自主品牌乘用車起步較晚,但北汽在“十二五”期間,通過自主品牌平臺的建設將具備后發優勢。隨著“大北汽”計劃的展開,越來越多的資金需求促使北汽集團盡快打造一個融資平臺。北汽整體上市正在快速推進中, 爭取在2012年是實現整體上市。
 北汽整體上市實現后,將極大推進北汽集團的競爭實力。
 記者后記:采訪結束后,徐和誼的一句話仍然在耳邊回響:眼光要放的遠一些。從長遠來看,我們要依靠我們自己能掌握核心技術的自主品牌,這才是我們的根本所在。風物長宜放眼量。我想,進軍汽車第一陣營,實現整體上市,甚至包括“大北汽”的戰略規劃,從某種意義上說都只是階段性目標,而將個人的夢想融匯于發展北京汽車乃至中國民族汽車工業之中,才是一個汽車人的光榮與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