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大國工匠
東風品牌再鑄輝煌
文章來源: 添加人: 更新時間:2012-03-16
|

今年四月,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全球招聘終于塵埃落定。在東風汽車公司工作27年的朱福壽力拔頭籌,正式就任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朱福壽上任,正值“十二五”開局之年,東風汽車公司已經將發展自主品牌作為企業發展的重點。新任總經理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東風乘用車公司進行調研,由此也彰顯了東風汽車公司全力發展自主品牌的決心。朱福壽上任,東風自主品牌再出發。
日前,《汽車縱橫》雜志專訪了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朱福壽,就東風汽車的未來發展、自主品牌發展等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朱老總”的擔子
《汽車縱橫》:今年4月,您正式就任東風汽車公司的總經理。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朱福壽:作為東風公司新任總經理,我深感責任重大, 將認真按照董事會制定的東風“十二五”發展戰略規劃,真抓實干,恪盡職守,履行好光榮使命,不負組織的重托和董事會的期望。
目前,東風公司將決策層和執行層分開,今天的總經理和以前的總經理所肩負的職責和使命是不一樣的。我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東風乘用車公司調研,就是希望大家能夠統一思想,統一認識,能夠為東風自主品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十二五”期間,東風公司將繼續堅持“三個東風”愿景,圍繞既定發展目標,按照董事會的決策和部署,將各項戰略任務一步一步地推進下去。
《汽車縱橫》:與國內其它汽車企業相比,東風公司的整體優勢在哪里?
朱福壽:經過我們多年的精心布局,東風各個事業板塊成長都非常好。公司的整體優勢體現在如下方面:
第一,產品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相同。東風乘用車銷售比重占到76%,商用車為24%左右,與市場需求結構幾乎沒有任何差異。這是經過10年調整的結果,把過去以商用車為主的產品結構,調整到跟市場同步,乘商并舉,來之不易。
第二,細分市場均衡度好。2 0 1 0年,東風整體的市場占有率大概在14.5%左右。其中,重卡、中卡、輕卡、MPV、SUV、轎車等細分車型市場占有率都在10%以上。
第三,各個事業板塊呈現均衡增長。2 0 1 0年,除了東風日產銷量達到6 6萬輛,神龍、東風悅達起亞、東風商用車、東風股份、東風小康、東風本田等六個板塊的銷量也在3 0萬輛左右。事業基礎更加穩固。
《汽車縱橫》:2010年,東風公司實現了全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4.6%,盈利創歷史最高水平,其中毛利率達到了2 0 . 3%左右,利潤5年平均增幅5 0%,這樣一個成績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朱福壽:整個“十一五”時期,東風確實呈現了一個快速增長態勢。去年,我們的總體銷售收入達到了3451個億,去年我們所交的稅收是311個億。從毛利率來看,據我們掌握的公開數據,目前汽車行業只有一個公司的毛利率比我們高一點,當然這個公司規模很小,也就是40萬輛的規模,剩下的所有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東風是最高的。回過頭來我們總結一下,為什么我們東風的毛利率呈現了一個快速增長的態勢?我想主要有幾點原因:
第一點,這幾年來,我們的規模呈現了急速性的增長,由于規模的增長,它的邊際貢獻越來越大;
第二點,在投入和產出這塊,東風這幾年來都是實際的銷量遠遠大于產能,去年我們220萬輛的產能,銷售了262萬輛汽車,大家可以想一下,我們的開工率達到了120%,產能利用率達到了120%,而有的廠家到不了80%;
第三點,東風這幾年在制造領域的成本控制,應該說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第四點,東風對各個板塊的關鍵績效考核的體制、機制的安排,使我們每個板塊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在能力和智慧;
第五點,這幾年東風在商品企劃上,精準地進行了車型定位,一個車型選擇的失敗是最大的失誤,而東風這幾年來在這方面沒有什么大的問題。從這幾個意義上考慮,使我們的毛利率能夠保持一個很高的水平,而且使我們的盈利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強。
《汽車縱橫》:東風公司今年的經營目標是什么,一季度業績如何?
朱福壽:2 0 1 1年,東風公司的主要經營目標是,產銷汽車290萬輛,實現銷售收入3800億元,盈利保持較好水平。
2011年第一季度,東風公司銷售汽車79.26萬輛,同比增長21.37%,銷量保持行業第二位,銷量增幅遠高于行業8.08%的平均水平,在行業前9位的企業集團中位居第一。其中,乘用車銷售了58.67萬輛,同比增長26.28%,商用車銷售了20.58萬輛,同比增長9.25%。東風自主品牌汽車銷售了32.53萬輛,同比增長28.32%,占一季度總銷量的41%。
《汽車縱橫》:東風“十二五”規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朱福壽:東風“十二五”規劃的主要內容是:一個目標,做強做優,建設國內最強、國際一流汽車制造商。兩項重點任務,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自主發展步伐。五個能力提升,提升國際競爭力、自主創新能力、國際化運營能力、人才競爭力、和諧發展能力。八項重點戰略措施,即,乘商并舉發展東風自主品牌整車;快速提升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把握發展趨勢,實現新能源汽車突破;對核心資源實現戰略掌控;鞏固良好發展態勢,促進合資事業健康發展;穩步實施東風國際化戰略;全面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強化集團戰略管控。
發展自主品牌有后發優勢
《汽車縱橫》:東風汽車做自主品牌,起步較晚。那么,它的優勢在哪里?將來如何居于自主前列?
朱福壽:后發有后發的優勢。東風有40多年的造車歷史,在制造領域與其他企業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通過幾年的合資合作,在研發、商品企劃,制造、營銷等領域,我們在合資合作中學到了很多有益的東西,包括管理。還有一點,我們有這么多的合作伙伴,有這么多的資源,可以為我們的自主品牌發展提供保證,包括人才保證、技術保證等。同時,我們現在所有的營銷幾乎都是以東風人為主,在營銷工作上我們占主導地位。而且,我們在文化融合方面也有東風特有的優勢。__
另外,先搞自主的企業,雖然取得了成功,但是也付出了代價。在品質上有很大的差距,不少生產線是落后的。我們的自主品牌目前雖然在短時間里沒有贏得銷量,但是在品質方面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汽車縱橫》:東風旗下的自主品牌乘用車板塊如何布局?雖然現在東風公司自主品牌只占總體銷量的30%,但是品牌數量和生產基地還是很多的,東風有沒有計劃整合旗下這些自主品牌,做強一、兩個品牌?
朱福壽:東風作為汽車行業的三強之一,有義務擔當我們自主品牌發展的任務,但是,客觀來講,東風有東風的情況,之所以在自主品牌方面與其他公司相比處于落后狀態,這是東風公司的廠情決定的。
東風自主品牌的發展從2005年開始起步,我們當時考慮是先把我們的合資事業做穩健,做扎實,做出有發展的態勢。同時,我們還特別關注十堰的生產基地,2005年左右,我們在十堰的商用車面臨的壓力非常大。所以,當時條件下,我們確實在人力、財力各個方面,在自主品牌投入上跟其他的企業不一樣。包括在技術路徑的選擇上,我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這幾年來,自主品牌發展有三種模式做得比較好。第一種模式就是低成本,低價格,在2010年國內自主品牌292萬輛的銷量里面,前十名大概有七家完全是靠低價的,這個價格低的同類車型跟我們相比,最少要低2萬元;第二種模式就是大尺寸,高性價比,C平臺車型,B平臺的價格,尤其在這幾年,這個模式增長也比較快;第三種模式就是全方位借助外方的平臺,包括上汽、一汽發展的乘用車,它 本身就是中高檔車,所以進來以后價位還是可接受的。
東風在這三個方向都沒有靠上,所以在短期內我們還面臨著比較大的壓力。自主品牌這塊,我們有整體的考慮。基于現在我們經營的實際情況,在交叉型乘用車這塊,采取了以東風小康為主戰場的一個戰略安排,這個主戰場我們整體規劃將會達到80~100萬輛。在乘用車這一塊,更主要的是東風風神。雖然現在我們暫時是落后的,但是我們整體的商業規劃已經出來了,而且這幾年東風解讀市場的能力在不斷地提升,我們對產品、客戶、市場的理解也跟2005年那時候不一樣,同時,我們整體的自主品牌發動機規劃也已經到位。所以,下一步應該是我們乘用車快速提升的時候。
東風自主乘用車協同的基本原則是,戰略規劃統籌協調、重要資源共享利用、業務運營相對獨立。按照以上的布局方案和協同原則,東風將統籌各乘用車企業的戰略定位,協調各乘用車企業的商品企劃,基本形成在動力總成資源、新能源技術、研發資源以及采購資源、銷售資源等方面的共享利用。
至于自主品牌能不能進行整合,未來我們也并不排除在整體的產品戰略安排下、在有些環節的協同下,可以作為一個適度差異化的安排,使我們這幾個板塊都能夠做好,也符合我們東風的實際狀況。
《汽車縱橫》:東風的自主品牌發展路徑,與上汽和一汽有何差別?
朱福壽:國內各大汽車集團都在根據自身特點,探索各自的自主品牌發展路徑。我們認為,自主品牌乘用車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簡單跳躍式的發展是比較困難的,難以持續發展。東風自主品牌發展路徑是,在技術方面以我為主,通過學習借鑒并充分利用外部資源,不斷積累,最終形成完全正向自主開發;在產品方面從C級車切入,再發展D級車、B級車等全系列乘用車產品;在市場方面,同步考慮國內國際市場。
《汽車縱橫》:合資企業推出自主品牌是汽車產業的新趨勢,有業界人士認為這對本土自主品牌將構成巨大的沖擊,您如何看待“合資自主”對于東風汽車的意義和對產業的影響?
朱福壽:東風合資企業自主品牌有別于合資企業的外方品牌,也有別于東風集團自主品牌,它是獨立于外方品牌和東風集團自主品牌而存在的。在大力發展東風自主品牌的同時,東風公司支持東風合資企業發展自主品牌。東風合資自主品牌和東風集團自主品牌應互相促進、相互支持,協調發展。
《汽車縱橫》:東風汽車公司合資企業自主品牌發展方向和主要優勢是什么?
朱福壽:公司合資企業自主品牌首先以小型車為主,逐步多元化,向中高端拓展,形成獨立完整的自主品牌產品系列。合資公司自主品牌優勢主要體現在,可以借鑒外方已有的技術優勢,運用在自主品牌車型上;合資公司的產品本身具有較強的號召力,開發的自主品牌將具有較強的品牌效應;同時,在已有的生產規模基礎上開發自主品牌,規模效應進一步體現,成本控制能力更強;在銷售終端,產品的定價可以更加靈活,還有成熟網絡和成熟經驗的經銷團隊。
《汽車縱橫》:相對于合資品牌,東風汽車旗下的自主品牌實力尚弱。在合資企業或推出自主品牌或進行產品下探的背景下,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是否感受到了更大的發展壓力?如何定位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在東風汽車整個產品譜系中的位置?
朱福壽: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的汽車市場,本身就是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各汽車企業為取得競爭優勢必然會采取各種措施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我們確立“國內最強、國際一流”的目標,就是將公司的發展,定位在參與國際競爭的層次上,這是東風事業追求的夢想和境界。因此,我們發展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必須要直面激烈的市場競爭,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自主品牌事業是公司未來事業發展的重點。在繼續促進東風自主商用車事業發展、鞏固和提升東風自主商用車事業領先優勢的同時,我們將集聚資源,加大投入,使東風自主乘用車事業迅速成為公司發展的戰略增長點。
堅持自主創新
《汽車縱橫》:請介紹一下東風汽車公司自主創新發展近況?在自主創新方面有何規劃?
朱福壽:中重型商用車作為東風公司自主創新的主體產品,一直保持著國內行業領先地位。目前我們正從輕量化、性能改善、品質改善、標準化、模塊化等方面入手,不斷提升東風中重卡的市場競爭力,使其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在輕型商用車領域,我們完成了基于原有東風小霸王、金霸、多利卡三個產品平臺的第三代東風系列輕卡的研制及工業化,產銷量和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使東風輕型車水平直奔國內領先地位。在乘用車領域,東風風神于2009年順利投產,東風風行、景逸、奧丁、御軒等一大批自主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車型逐步得到市場的好評和追捧。經過自主創新,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乘用車動力總成開發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1.6L發動機完成設計開發工作,并完成S30搭載匹配,2011年將投產下線。
未來,我們計劃,在商用車領域,使重、中、輕型商用車及越野車整車及關鍵總成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微型車技術也達到國內領先,同時商用車重點掌握節能環保、安全舒適、可靠性、智能技術、動力總成、材料工藝等六大核心技術;在自主品牌乘用車領域,自主掌握整車及動力總成開發技術,搭建全系列乘用車整車平臺,使綜合技術指標國內領先,重點突破整車、發動機、變速器、汽車電子電控等四大關鍵技術的掌控;在新能源技術領域,使混合動力客車及乘用車技術國內領先,整車集成及控制系統等核心技術行業領先,掌握或擁有電機系統、電池系統研發和制造的核心技術,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達到同等競爭力,技術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在合資乘用車領域,加強合資企業技術能力,引進產品的綜合指標達到國內領先和一流,同時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加快開展合資企業自主品牌的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