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企業加強合作 推動經濟更加融合
2012年9月19日,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在南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出席并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兩岸企業家能幫助兩岸經濟華麗轉身。
黃孟復在演講中指出,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復蘇艱難曲折。美國已經連續幾年失業率在8%以上,歐洲面臨著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日本的狀況也不容樂觀,這些國家的特點是“靠錢”來刺激經濟增長,前景并不明朗。同時,發展中國家也面臨著發展速度下降,通貨膨脹壓力增大的狀況。
中國大陸作為發展中國家一個最大的經濟體,3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近幾年來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發展速度出現下降,增長幅度在7%-8%區間,進入一個中速的發展階段。
黃孟復認為,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過程中,7%-8%的增長速度是遲早要經歷的,出現得越早越有利,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引發思考,深化改革,從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
黃孟復說,放眼全球,中國大陸經濟7%-8%的增長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依然是遙遙領先,并且還能持續二三十年。
對于中國大陸經濟持續增長的優勢,黃孟復這樣分析:第一,中國大陸有著一個縱深的戰略腹地,東部、中部和西部發展的階段不同,存在階梯性的發展過程,這恰恰是經濟發展的優勢。因為東、中、西部階梯性的發展,能夠為經濟結構調整贏得時間。如東部正在經歷經濟結構調整,而中部、西部仍然保持著一個比較高的發展速度,這與一些小的經濟體國家出現的問題,完全不一樣。
第二,美國、歐洲、日本等采用增發貨幣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辦法,基本已經用到了極限,而中國大陸還有很大余地,負債率也在安全線之內。所以,中國大陸經濟宏觀調控中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都還有余地,這都是中國大陸經濟持續發展的優勢。
第三,應對世界金融危機,中國大陸還有幾個“法寶”未使用。首先是中國的城鎮化“法寶”。因為中國大陸的工業化還處于中等甚至中等偏后的發展狀態,城鎮化率只有50%,與發達國家75%左右的城鎮化率相比,還有25%的“潛力”沒有挖掘出來。25%的城鎮化率,意味著中國大陸還有3億多的農民要進城當居民,這就是市場、是商機。如果把這個市場和商機挖掘出來,經濟增長的潛力就能夠迸發出來。其次是13億人口的消費“法寶”。中國大陸的消費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因為這些年來,外貿對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居于首位。如果中國大陸建立以消費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發展還大有前途。
正因為如此,黃孟復認為,中國大陸經濟具有長期的發展潛力和優勢,能夠保持二三十年甚至更久。
黃孟復強調,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制定及時得力的政策措施是建立在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的。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正處在“彎道超車”階段,保持7%-8%的增長速度,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基礎。中國大陸創新的潛力正在迸發著后發優勢,雖然人口紅利正在發生轉變,“世界工廠”的優勢逐漸消失,但這是一件好事。因為這個優勢的逐步消失,隨之而來的是科技力量的比較優勢,將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國大陸科技人員的比較優勢和西方科技人員的比較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不亞于當初普通勞動力的優勢。因此,現在許多西方國家的企業都在中國大陸設立研發中心,他們正是看中了科技人員的優勢。中國大陸不僅有這樣強大的人才基礎,還有物質基礎,目前每年研發費用的投入已經接近8000億元,并且逐年在遞增。同時,許多企業更加注重發明專利的申請,更加注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這些變化是非常可喜的,也是經濟轉型的希望所在。
黃孟復表示,面對世界經濟危機,相信臺灣企業界的朋友也有同感,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臺灣實現了第一次經濟轉型,當世界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又遇到了困難,同時大陸也遇到了困難,兩岸的企業家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和困難。兩岸企業界要搶抓機遇,覓得商機,加強在新興產業的合作;加強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合作;加強打造世界級品牌的合作;加強兩岸企業國際化的合作;加強兩岸企業的相互投資,促進中小企業創業合作。
黃孟復指出,目前兩岸關系進入了一個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時期。隨著《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落實及后續協議的簽訂,兩岸企業的合作將能幫助中國大陸和臺灣經濟實現華麗轉身,兩岸經濟也將會更加融合。他呼吁,兩岸企業界為這個目標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貢獻!
在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現場,來自兩岸的500多位知名企業家和經濟專家匯聚一堂,圍繞兩岸企業共同發展和兩岸經濟的前景走向等重要議題展開討論,以促進兩岸企業交流合作,共同振興中華民族經濟、共同培育中華民族品牌、共同開辟世界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