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創新路 海納百川繪宏圖
科學發展創新路 海納百川繪宏圖
——記西安海納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孫魯秦

了解西安海納公司和它的領航人孫魯秦就像閱讀一本書,字里行間閃爍著獨特的經營哲理和管理思辨。尤其是它的成長史、發展史,更令人驚訝,引人探求……
是什么促使企業資產從當初的5000萬擴張到現在的4億元?
是什么促使企業經營商戶從百余戶增加到如今的千余家?
是什么促使其營業面積從3000多平方米擴展到68000平方米?
……
這一系列神奇變化,在人們的眼中一直是個謎。
回溯海納的風雨歷程,解讀海納成長的奧妙,其意義不僅僅是了解它創造了多少財富,而在于尋找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迅速成長壯大的成功軌跡。
想要真正了解西安海納公司,就必須先要了解孫魯秦。
改制——為員工謀利的宗旨永遠不能改變
西安海納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的前身西安市運輸總公司,是一個有著輝煌歷史的國有企業。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企業因設備陳舊、包袱沉重、管理僵化、競爭乏力,經營每況愈下。1998年,該公司累計拖欠各種債務高達8789萬元,已經到了破產的邊沿,3500多名職工面臨著生存危機。1998年6月,在政府相關部門的主持下,由企業1243名職工自愿出資700多萬元,以承擔企業8789萬元債務、合理安置3500名職工為代價,取得了144.69畝土地使用權和現存資產所有權,將國有企業改制成股份合作制企業。2000年6月又進一步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
在改制中,孫魯秦多次強調:“無論企業體制如何改變,為員工謀利的宗旨永遠不能改變。”公司領導班子牢記“以人為本”的理念,他們沒有借改制圖謀一己私利,將企業變成個人或少數人所有,更沒有把一名員工推向社會;而是始終把員工的根本利益作為企業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權為員工所用,情為員工所系,利為員工所謀,堅持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堅持實行全員持股、產權共有。在企業第一次改制為股份合作制時,不到一個月時間,在崗1243名員工就集資入股700多萬元,入股率達到96%。
2000年6月,在法律沒規定、政策不配套、實踐無先例的情況下,他們又將企業整體轉制為西安海納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當時《公司法》規定:“有限公司由兩個以上五十個以下股東共同出資設立。”面對公司1200多名股東,總經理孫魯秦大膽探索,創造性地提出了“出資人代理制度”的理論,成功地解決了產權明晰和股權整合的難題,實現了員工責、權、利的統一,使員工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隨著企業經營效益不斷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也隨之提高,實現了全體員工共享企業改革發展成果。
公司為員工全員辦理了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大幅度提高了工資和福利待遇。與1998年改制時相比,員工年平均收入提高了6倍。公司先后新建住宅樓30棟,員工人均住房面積從8平方米增至40平方米。
責任——促進企業與社會穩定和諧發展
孫魯秦常說:“黨把兩三千名員工交給了我們,股東和員工把企業交給了我們。我們都是共產黨員,只有確保兩三千名員工安居樂業,生活富裕,才算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只有推動企業不斷發展,造福員工和社會,才算不辜負員工的信賴。”他帶領公司領導班子,時刻不忘自己肩負的責任,積極維護職工隊伍穩定和諧,推動企業和地區經濟不斷發展。
在兩次改制中,企業克服了重重困難,沒有把一名員工推向社會。公司與900多名在冊離崗人員簽訂了意愿性契約,由公司統一交納社會保險金,并發給原工資80%的生活費。幾年前,公司就為臨近退休的在冊離崗人員在原來的社保繳費基礎上,每人增加了300元的繳費基數,使他們退休后能夠領到更多的養老金;目前,已經實現了按照社會平均工資統籌繳納。另外,公司還堅持給342名員工遺屬每月發放130—350元的生活費。10多年來,公司沒有出現一例員工因福利待遇或生活困難而上訪的案例。
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開辦的汽配市場和物流中心不但解決了6000多人的社會就業問題,而且給國家上繳的稅款增加了17.2倍,從1998年企業改制時的60萬元增至2011年1100多萬元。2011年,公司被蓮湖區人民政府授予“非公經濟發展成長型民營企業”稱號。
近年來,公司員工先后向汶川、陜南、渭南災區和弱勢群體捐贈救濟款20多萬元。公司積極幫助社區搞好基礎建設,并向蓮湖區見義勇為基金捐款20萬元,積極推動了和諧社會建設。
理念——企業與客戶實現互利共贏
海納公司一貫倡導“個人以誠信立身,企業以誠信發展”。孫魯秦創造性地提出了“雙贏”的服務理念,要求全司員工在服務上努力做到“四優、一滿意、兩提高”。“四優”是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秀作風、優質服務;“一滿意”是讓客戶滿意;“兩提高”是提高客戶贏利能力,提高企業競爭能力;最后實現客戶發財、企業發展的“雙贏”結果。公司經常召開經營戶座談會,征求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工作。廣大員工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努力為客戶分憂解難,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信賴和贊譽。
正是在這種理念指引下,企業的兩大主業實現了超長快速發展。海納西安汽配市場從1993年開始創建,歷經19年發展,已經成為我國西部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多、配件最全、服務最優的汽車配件市場。市場占地近百畝,經營商戶千余家,從業人員6000多人,年交易額近15億元。市場輻射全國幾十個城市,先后榮獲市、省、國家“文明市場”等多項榮譽稱號。海納華清路物流中心經過多次擴建改造,也已成為西安東大門規模最大的集信息配載、貨物運輸、物資倉儲、商品配送、停車住宿、餐飲洗浴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物流中心。
2005年,海納公司被西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守合同,重信用”單位。海納商標先后被評為西安市、陜西省著名商標。
目標——努力實現“三個翻番”
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公司認真總結十年改革發展的經驗,站在更高的歷史起點上,搶抓新的機遇,制定了今后的發展規劃。公司領導班子遵循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西安建設成為“國際化、市場化、人文化、生態化”大都市的發展理念,堅持兩個協調(與古城形象相協調,與大興路產業規劃相協調),加快了企業升級換代的發展步伐,開始實施汽配市場的全面改造升級工程。工程分為三期進行,一期汽配市場北區改造工程總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經營面積3.7萬平方米,工程造價1.8億元,已在2010年6月竣工開業。從2010年開始,公司計劃用三至五年的時間,對占地40余畝的汽配市場中區分兩期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工程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經營面積10萬平方米,工程造價5.4億元。經過全面升級改造的海納汽配商城,將成為西安地區唯一擁有永久自主產權和引領中國汽配行業發展潮流的現代化、專業化汽配市場。目前,海納汽配商城中區改造工程和“漢唐小區”工程正在加緊建設;集團公司與昆侖廠實現了強強聯合,共同經營“海納服裝城”項目。
目前,海納公司已經發展成為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為現代公路交通運輸提供全方位綜合服務的龍頭企業。與1998年企業改制時相比,企業總資產由5000萬元增至4億元,凈資產由零增至1億元,年經營總收入由1410萬元增至1.65億元,年上繳稅金由60萬元增至1100多萬元。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公司董事局主席孫魯秦響亮地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公司努力實現“三個翻番”的目標:“經營規模翻番、年經營收入翻番、員工工資翻番”,為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海納百川,風光無限。在孫魯秦的帶領下,全體海納人正在堅定不移地向著既定目標,昂首闊步地前進。海納人決心用自己辛勤的雙手發展企業,造福員工,服務社會,繼續創造海納更加輝煌、更加燦爛的明天,為把西安建設成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而努力奮斗!
2012年12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