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精準治理機動車尾氣污染
超額完成黃標車淘汰計劃、珠三角全面實施機動車國五標準……2015年廣東機動車治理成績斐然,極大改善了廣東全省空氣質量。
廣東源解析相關專家表示,2015年監測數據顯示,臭氧和PM2.5是導致廣東空氣質量不達標的主要因子,其中城市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大氣污染的貢獻率約為三分之一,成為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
老舊車保養煥新顏
勇奪“節能減排標兵”
環境保護是惠及全民的偉大事業,需要你我齊參與。作為普通市民群眾,參與的最好方式就是從身邊小事做起。其中,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就是踐行綠色出行的方式之一。但市民郊外旅行,或者公共交通工具難以到達的地方,自駕車就避免不了。
為了提升廣大車主對機動車污染的認識,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聯合廣東高奇能源集團等單位舉辦的廣東“藍天計劃行動”大型機動車節能減排公益活動,吸引了60多位車主參加,活動旨在向廣大有車一族宣傳貫徹廣東機動車治理相關政策,普及節能減排政策和知識。
“既然避免不了開車,那就削減既有尾氣排放量。”有關節能從業人士表示,通過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使用高品質燃油,提高燃油燃燒效率和穩定性來降低污染排放,也能達到相對綠色出行的效果,“這是此次機動車節能減排公益活動的初衷。”
據了解,志愿參與活動的車輛有60多輛,車隊從廣州帽峰山腳下出發開往韶關,隊形浩浩蕩蕩、整齊劃一,沿途通過標語向廣大車主灌輸機動車源頭減排的重要性。
“普及機動車節能減排知識非常有必要。”廣東環保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停車熄火、選擇好的油品、添加適量汽油助燃劑和發動機清潔劑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燃油燃燒效率和減少尾氣排放,特別是對于老舊車輛。
活動設置了“節能減排標兵”金、銀、銅獎共6名,通過測試汽車保養前后耗油量和尾氣排放量來決定獎項歸屬。此次全部獎項均由“老舊車”奪得。“我們好車新車都拿不到獎,有點吃虧。”參與活動的車主表示,新車好車本來燃燒效率就高,節能效果不明顯,百公里的耗油量基本上沒什么變化,老舊車輛就不一樣,通過保養等技術手段可以把百公里耗油量一下子降低20%至30%,而且大大減少了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等尾氣的排放。
精細治霾刻不容緩
尾氣減排舉足輕重
去年,廣東大氣環境治理取得突破性成效,包括PM2.5在內,2015年廣東6項大氣污染物年均濃度首次全面達標。
“提前兩年超額完成國家考核目標。”廣東大氣首席專家鐘流舉介紹,全省去年PM2.5年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國家二級標準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1%,這是自2013年底按新國標監測以來廣東該指標首次達標。
然而,去年12月份冬至日開始連續三天,在不利于擴散的天氣條件下,珠三角大部地區出現灰霾重度污染,其中,PM2.5的24小時濃度均值達到了歷史同期的最高值。
鐘流舉介紹,廣東已基本完成對污染源的控制,末端治理措施已經用得七七八八,黃標車淘汰、機動車尾氣治理等精細化治霾手段,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廣東省環保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袁征透露,廣州、深圳已完成大氣顆粒物來源源解析工作并通過國家驗收,全省其他各城市也在有序開展源解析工作。
廣深兩市源解析結果顯示,廣州市PM2.5有21.7%來源于機動車尾氣。深圳機動車尾氣則貢獻了城市PM2.5的41%。同時,機動車尾氣也是大氣中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的重要來源之一。
“機動車節能減排已然成為治氣重中之重。”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大氣污染防治法》更加強調控車、減煤、源頭治理,制定了符合國家大氣污染物控制要求的燃油質量標準,石油煉制企業應當按照標準生產燃油。
袁征介紹,除了機動車外,重型柴油貨車及內河遠洋船舶柴油機的廢氣排放對大氣污染造成的影響亦不容小覷。根據深圳市的監測,一艘10萬噸貨輪進出鹽田港一次,相當于6萬輛重型貨柜車一天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因此,解決流動源的柴油廢棄排放也已成為控制空氣質量的又一重大任務。
超額完成黃標車淘汰
珠三角新車全面實施國五標準
2015年,廣東黃標車淘汰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全省共淘汰黃標車約56.6萬輛,完成國家2015年淘汰計劃的148%;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約18.3萬輛,完成國家2015年淘汰計劃的129%。
“除了淘汰黃標車,還得在新車排放標準上做文章。”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大氣環境管理處介紹,自2015年12月31日開始,珠三角已正式實施機動車國五排放標準。全省其他各市也于2016年6月30日前全部實施。據統計,2015年新注冊登記國五汽車約165萬輛,約占新注冊車輛的八成,“這將大大減少機動車污染物新增量”。
為進一步控制機動車排氣污染,近日,廣東省環境保護廳與省公安廳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還要求廣東全省進一步推動黃標車淘汰,各地公安、環保部門要加大黃標車闖限行區電子執法工作力度,尚未開展的地市要制定時間表,于2016年6月底前啟動黃標車電子執法工作。已加入跨區域聯合電子執法的地區,當地環保部門應每周向省環境保護廳更新一次黃標車電子執法數據庫。
《通知》還提出一系列機動車排放檢驗便民措施。如試行新車6年內免排放檢驗。即注冊登記6年以內的非營運轎車和其他小型、微型載客汽車(面包車、7座及7座以上車輛除外)在定期檢驗時,免排放檢驗,機動車所有人提供機動車行駛證即可直接向環保部門申領環保檢驗合格標志。
推行機動車異地排放檢驗,即除大型客車、校車外的其他機動車,可進行異地排放檢驗和申領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無需辦理委托手續。檢驗所在地地級以上市環保部門應每季度向省環境保護廳報告機動車異地排放檢驗情況和環保標志核發情況,并及時告知機動車注冊登記地環保部門。
此外,《通知》還取消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數量限制和布局限定的規定,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加大投入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建設,按照市場需求和便民要求合理設置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站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