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技術 跨界融合是大勢
與汽車技術相關的,占據2017CES半壁江山。據悉,在2017CES上,大眾、奔馳、寶馬、現代、日產、福特、克萊斯勒、本田、北汽等9大汽車企業以及博世、德爾福、大陸、麥格納、偉世通、法雷奧、舍弗勒等11家主流一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和300多家汽車技術相關公司參展并發布了最新的前瞻技術及產品。如此看來,CES已然成為汽車前瞻技術發布的展會,其實去年就是這樣,只是今年更甚而已。多數業界人士估計,2018年、2019年依然會這樣。
透過現象看“趨勢”。被如此吐槽的CES背后預示著怎樣的全球汽車發展趨勢?
■ 消費類電子企業涉獵智能汽車
時間飛轉,技術迭新,擁有50年歷史的CES在近兩年有了嶄新的變化。2017年,英偉達、松下、三星、索尼、英特爾等消費類電子企業仍然在CES上展示最新的“黑科技”,但不同于以往,今年這些電子巨頭們更加顯著地聚焦在自動駕駛、虛擬現實、智能網聯、顯示技術上。
CES有個不成文非官方的開場,就是在每年CES開館前夜會有一位科技領域的大佬做一場演講。
之前幾年,CES的開場基本都是微軟、英特爾,而在2017年CES上英偉達的“風頭”明顯蓋過微軟、英特爾。英偉達CEO黃仁勛在演講中袒露,英偉達將改變汽車的“原有生態”。眾所周知,GPU驅動下的人工智能與深度學習技術已讓整個科技行業為之瘋狂,目前他們正在進一步擴展人工智能在汽車行業,尤其是自動駕駛領域內的應用。
無人駕駛,一直以來是汽車行業的終極目標,現在更是成為整個科技界的共同愿景。黃仁勛在開場演講中說道:“希望我們的孩子在未來可以再也不用開車了!”
確實,擅長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英偉達在智能駕駛領域已經搶先走了一步。英特爾、恩智浦、三星、松下都在布局智能汽車領域。松下展出了一款自動駕駛概念車,這款車展示了松下在自動駕駛等方面的理念,據悉,松下著眼于將來為汽車廠商提供技術或者接受設計外包等。目前松下為開發出能夠完全自動駕駛的小型電動汽車正在進行試驗,它是一款可提供兩個人乘坐的小型車,車上安裝有多個攝像頭和傳感器,以確認前后左右的狀況,防止碰撞。同時利用AI、衛星定位系統(GPS)等技術,力爭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盡管三星、英特爾、索尼在2017CES展沒有帶來令人“驚艷”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但業界都知道他們在去年就智能汽車領域展開了“瘋狂”的收購及整合。此次,英特爾展出VR,該技術顯然能夠在智能汽車上廣泛應用。索尼也于2015年展開了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但可能最先應用在商用車上。
■ 車企跨界融合意識上升新高度
全球汽車業的發展正在進入一個以電動化、智能化、電商化和共享化為契機重新搶占制高點的關鍵時刻。
起初,新勢力雄性勃勃,有一舉打跨傳統汽車企業之勢;面對汽車四化來勢洶洶,相對保守的傳統汽車企業根本“瞧不上”bug們。經過幾年,各自暗自較勁,大家越來越意識到競合的重要性。
大眾汽車旗下豪華汽車子公司奧迪公司正聯手英偉達開發全自動駕駛汽車,從而加入到汽車制造商和科技公司的競爭中。大眾也在與亞馬遜合作,現場可以體驗整合了亞馬遜的個人助手Alexa的信息娛樂系統。車主可以通過亞馬遜的Amazon Echo系統使用Alexa語音服務對車輛進行操作,甚至包括像繼續播放一本之前在家里開始的有聲讀物這種高級功能。
英偉達在Tier1領域正在和博世、ZF合作,借博世和ZF其優化與制造能力實現英偉達技術在量產車中更好的實現。在CES上,地平線展出了其與英特爾合作的ADAS系統樣機。地平線創始人、CEO余凱介紹了地平線“嵌入式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一系列規劃,并公布了第一代嵌入式人工智能處理器架構IP——高斯架構。此外,德爾福與英特爾、Mobileye合作共同研發自動駕駛,頗有點類似于此前寶馬、英特爾和Mobileye合作的場景,只不過當車企換成供應商之后,就代表著其中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將絕對不止出現在一家車企的產品之上。在這輛原型車上,英特爾提供的是進行運算的芯片,Mobileye提供了視覺識別硬件——安裝在擋風玻璃上的三目攝像頭,而德爾福則進行算法開發。據悉,縱目科技聯合高通展出了基于驍龍820A平臺的最新ADAS產品原型系統。這款原型產品由縱目科技和清華大學聯合自主開發完成,能夠實現高速公路和市區道路場景下的ADAS功能,可對車輛、行人、自行車等多類物體識別,以及像素級別可行駛區域的實時語義分割。
汽車行業不同于IT行業,涉及人們的生命安全,排他性極強。目前看,大家已經意識這樣的問題,回歸了理性。百度從建立自動駕駛事業部起,也一直是在往這個方向努力。不過,與自動駕駛不同,智能汽車事業部更重要的在于推出量產產品。百度已正式對外稱放棄造車,其在CES上已與北京汽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智能汽車。
當前跨界融合是共勢!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合作,整車企業與科技公司合作,零部件企業與科技公司合作。正如業內認識所說,誰能夠更好地整合產業鏈資源并利用其優勢來發展自身,那誰就能占據更大的贏面。


























